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62篇
航空   217篇
航天技术   66篇
综合类   28篇
航天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51.
分析了深空通信中高动态微弱信号载波跟踪方法,提出并分析了载波跟踪中状态方程非线性与量测方程的非线性取舍问题,分析了滤波过程中影响高动态与低信噪比的决定因素,给出了两个推论,提出了强跟踪算法的必要性。并以此选择了以传统卡尔曼滤波(KF)为基础,以锁相环(FLL)、无迹卡尔曼滤波(UKF)为辅助使用两种工作模式来应对不同环境。针对组合跟踪环路状态转换过渡易出现的频率阶跃问题,给出新型环路的工作模式及切换门限的数学表达式,在环路中添加计算判别器,实时控制环路输出的同时不浪费计算力地剔除了野值,提高了环路稳定性。仿真表明,该新型环路算法与现有的算法相比有很好的低信噪高动态适应能力,消除了切换峰值,剔除了野值。  相似文献   
152.
变化风场对舰载飞机着舰安全性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复杂环境下舰载机进舰着舰的数学仿真模型,并通过大量的仿真计算,研究了舰尾流和侧风风场对舰载机进舰着舰安全性的影响,给出了一定进舰条件下舰载机所能抗御的最大侧风强度.研究结果表明,舰载机在进舰过程中必须通过驾驶员操纵抑制舰尾流扰动,否则将引起较大的着舰偏差,影响着舰安全;对于一定的进舰初始条件,舰载机只能抗御一定强度的侧风,超出允许侧风强度时舰载机将不能成功着舰.  相似文献   
153.
舰载机拦阻着舰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舰载机拦阻着舰是舰载机有别于陆基飞机的主要特点,也是造成舰载机高事故率的主要原因。文章通过对舰载机着舰过程的分析建立了较完整的舰载机拦阻着舰动力学方程,并通过对拦阻力所在的拦阻平面研究,依据拦阻钩与拦阻索相对滑动所经历的时间进一步计算出舰载机撞索的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154.
Experiments on SMM, GAMMA, Yohkoh, GRANAT, Compton GRO, INTEGRAL, RHESSI and CORONAS-F satellites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have provided copious data for fundamental research relating to particle acceleration, transport and energetics of flares and to the ambient abundance of the solar corona, chromosphere and photosphere. We summarize main results of solar gamma-astronomy (including some results of several joint Russian–Chinese projects) and try to appraise critically a real contribution of those results into modern understanding of solar flares, particle acceleration at the Sun and some properties of the solar atmosphere. Recent findings based on the RHESSI, INTEGRAL and CORONAS-F measurements (source locations, spectrum peculiarities, 3He abundance etc.) are especially discussed. Some unusual features of extreme solar events (e.g., 28 October 2003 and 20 January 2005) have been found in gamma-ray production and generation of relativistic particles (solar cosmic rays, or SCR). A number of different plausible assumptions are considered concerning the details of underlying physical processes during large flares: (1) existence of a steeper distribution of surrounding medium density as compared to a standard astrophysical model (HSRA) for the solar atmosphere; (2) enhanced content of the 3He isotope; (3) formation of magnetic trap with specific properties; (4) prevailing non-uniform (e.g., fan-like) velocity (angular) distributions of secondary neutrons, etc. It is emphasized that real progress in this field may be achieved only by combination of gamma-ray data in different energy ranges with multi-wave and energetic particle observations during the same event. We especially note several promising lines for the further studies: (1) resonant acceleration of the 3He ions in the corona; (2) timing of the flare evolution by gamma-ray fluxes in energy range above 90 MeV; (3) separation of gamma-ray flux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t/near the Sun (e.g., different acceleration sources/episodes during the same flare, contribution of energetic particles accelerated by the CME-driven shocks etc.); (4) asymmetric magnetic geometry and new magnetic topology models of the near-limb flares; (5) modeling of self-consistent time scenario of the event.  相似文献   
155.
 为弄清内乘波式进气道在低马赫数状态下的流动特征,分析影响内乘波式进气道起动能力的因素,研究与弹体匹配设计的内乘波式进气道的起动问题。首先基于一种有利于出口均匀性的基本流场,采用流线追踪技术,设计了来流马赫数为4.0且进出口形状适应弹体安装要求的双模块弹用内乘波式进气道;此后,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获得了低马赫数下进气道的三维波系结构和流动特征。研究表明,进气道溢流口位置是影响内乘波进气道起动能力的重要因素:在溢流口位置由两侧改至最下端后,起动马赫数由3.6下降为3.3;采用单模块方案,溢流口设置在下端后,起动马赫数下降为3.25。此外,设计内乘波式进气道基本流场也对起动性能有影响:设计出口马赫数不变,双模块方案下,入口气流偏转角每增大2°,起动马赫数约下降0.1;单模块方案下,提高入口气流偏转角最大可使起动马赫数下降为3.1;进气道内收缩比对起动能力的影响体现在入口气流偏转角不变时,进气道起动能力仅取决于内收缩比,设计出口马赫数每增加0.2,起动马赫数约减小0.2。研究所分析的各个弹用内乘波式进气道在设计条件下均可捕获99%的来流,在扩大了工作马赫数范围的同时,保持了高流量捕获性能和高总压恢复系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6.
针对传统视频采集存储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以FPGA为核心的实时视频图像采集与存储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通过Verilog编程实现了视频解码A/D配置,视频图像采集逻辑控制和图像存储逻辑控制等功能模块;采用IDE接口硬盘作为存储介质,FAT32文件系统作为图像存储形式来记录实时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实时性强、集成度高、存储能力强及易于扩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7.
统一S频段测控系统残余载波快速捕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统一S频段(USB)测控系统中低信噪比、大频偏残余载波捕获速度慢的情况,提出一种残余载波快速捕获方法。根据残余载波的频域幅值特性,采用频域搜索的方法,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频率估计,并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结合芯片外部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SDRAM)的方法,使残余载波在较低信噪比、大频偏的情况下被快速、准确捕获,可解决因FPGA片内资源有限而出现的大量数据存储缓慢问题。利用Xilinx的Vertix 4系列FPGA芯片在系统时钟频率为110MHz时对文章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载波捕获精度高,系统稳定可靠。此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卫星地面测控综合基带设备中。  相似文献   
158.
潘仕琦  徐波 《航空学报》2021,42(11):524850-524850
空间绳网是一种柔性的捕获技术,为更准确地研究绳网捕获空间目标的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网口轨迹的分析方法。采用集中质量法和Hertz接触理论构建了绳网捕获目标的动力学模型。将绳网捕获目标的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自由展开、包裹目标以及利用收口装置捕获目标3个阶段进行研究。基于对网口轨迹的分析,提出了绳网成功捕获目标的评价指标,重点对捕获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评估了包括发射速度、捕获距离、收口时间以及偏心距离等在内的捕获参数对绳网捕获目标过程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网口轨迹的分析方法可以更直观全面地分析绳网捕获目标的过程,并为捕获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绳网捕获目标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9.
王永庆 《航空学报》2021,42(8):525859-525859
在大国竞争和国际战略环境激变的背景下,作战样式的变革、潜在的使用需求和先进技术的助推使得未来舰载机发展引向何处的讨论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剖析固定翼舰载机发展主要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梳理了支撑舰载机发展的起飞、着舰、一体化保障、环境适应性设计等核心关键技术的演进路径,并基于对未来智能技术、无人机技术发展的研判,针对未来舰载机作战使用涉及的有人/无人协同作战、多域协同、舰载航空体系化发展等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新一代固定翼舰载战斗机的主要能力和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0.
空间碎片飞网捕获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动力学建模的方法分析了采用柔性飞网进行空间碎片捕获的过程。以非合作性目标捕获系统为基础建立了柔性飞网X模型,利用EXCEL和MATLAB对飞网捕获碎片的全过程进行仿真,重点分析了抛射速度和抛射角度对飞网捕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抛射角度的增大,飞网的捕获能力无明显变化;随着抛射速度的增大,飞网的捕获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